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24篇
工业经济   49篇
计划管理   200篇
经济学   134篇
综合类   107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61篇
农业经济   561篇
经济概况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Abstract

Many mainstream business cycle theories were not able to cope with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oretically. With his concept of balance mechanics, the German economist Wolfgang Stützel developed a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different theories of business cycles which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this inadequacy. This paper works out Stützel’s considerations and his four “model cases” of cycles more systematically and shows how the theories of the business cycle Stützel mentioned are related to theories discussed today. Modern business cycle theories did not cover all “model cases” and therefore had a blind spot.  相似文献   
962.
[目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农业由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那么,粮食供给如何实现这一转变,从强调粮食产量向注重粮食质量、兼顾粮食产量的方向转变?尽管粮食质量的衡量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问题,但是质量终归会反映成价格。[方法]通过粮食供给需求的均衡分析,建构了粮食补偿数理模型,研究了按面积补偿向按量补偿、按量补偿向按质补偿转变的条件。[结果]在粮食供给侧改革中,在耕地面积等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要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突出规模效应,通过规模化生产补贴和品牌化发展策略实现。在此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的粮食生产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结论]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规模化生产补贴、区域品牌或农户品牌来实现粮食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63.
农地流转效率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地流转效率内涵、农地流转效率的影响因素、农地流转方式与农地流转效率关系、农地流转效率测度4个方面对农地流转效率研究进行了概括。指出目前的研究:1在研究视角上,从宏观层面、经济单维度对农地流转效率进行研究的多,而从微观层面、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度开展研究的少。2在研究内容上,未清晰界定农地流转效率的内涵,缺乏支持效率评价的理论框架。农地流转效率演化的过程、机理及效应研究不足,效率测度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单一性,忽略了农户微观视角的指标和过程管理的指标。农地流转效率的实证缺乏时间跨度的纵向比较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3在研究方法上,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和体系。论文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在理论方面可加强多层次、多维度和动态的农地流转效率的评价标准研究,农地流转效率演化的过程机理研究;在实证方面,开展不同方式的农地流转效率对比研究,并关注农地流转的方式选择与地方自然经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4.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结论: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主要是因投资、用途转换、供求关系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参与主体通过对增值因素产生作用对增值收益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承担相应风险。"贡献—风险"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贡献及其承担的风险,体现了按贡献分配、按风险调节的分配思路,同时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965.
[目的]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快速城市化下基本农田的变化,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以2009年二调基本农田和2012年规划基本农田为基础数据,基于Arc GI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比长安区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增值收益对基本农田变化的影响。[结果](1)基本农田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下降;(2)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趋势,破碎化程度提高;(3)城市扩张的土地来源主要是增量土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由农地转化而来,基本农田被侵占明显,且沿主要道路和乡镇边界被侵占严重;(4)基本农田转变用途后的巨大增值空间是城市扩张的主要动机。[结论]城市扩张会导致大城市周边基本农田质量的下降,同时既要保基本农田数量又要保经济发展的矛盾迫使基本农田破碎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966.
日韩农田建设做法及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宏观背景下,探讨促进我国农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持续有效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结合日本、韩国典型区域农田建设案例,梳理日韩两国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探讨推进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措施。[结果]日本、韩国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农田建设做法、经验值得借鉴。日本农田建设主要措施包括完善的法律规章保障和标准体系;政府重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大,水利建设优先;兼顾多发利益,监管并举。韩国农田建设任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中央政府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农田建设与国土区划和规模经营紧密结合。[结论]农田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传统农耕文明、农户心理及村庄治理等多个方面。我国农田建设需要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规划为约束,建立系统的农田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和执行力,确保建设活动不脱离规划要求;以统一监管为前提,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农田建设管理效能,根据农田建设任务、成本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整完善建设内容和投资标准,提高建设成效和资金使用管理效率;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创新投入模式,大力推进发行地方债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收入投入、利用外资投入等工作,切实加大农田建设投入力度;以信息化为重点,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突破,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农田建设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67.
李潇 《价值工程》2014,(29):96-97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传统的招投标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必须对其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工程量清单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招投标管理模式,因其具有诸多优点在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8.
研究目的:综述农地"三权分置"理论的研究现状,以期深化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理论研究和政策实施的认识,进而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方向做出整体性判断和勾勒。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学界对于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必然性、功能价值与积极效应的研究存在着共识,但是对于"三权分置"的政策表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权源、性质和内容以及法律制度构建的研究却存在着分歧。研究结论:现阶段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逻辑和法律逻辑存在着违和性,学界对于"三权分置"的政策解读和法律解读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想充分发挥"三权分置"政策的价值,就必须消除分歧,重叠共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法律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政策安排和法律设计的完美相融。  相似文献   
969.
研究目的:在"三权分置"背景下探索农地的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置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果:(1)官方主流观点认为,"三权分置"就是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将原承包经营权拆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2)法学界质疑这种分离逻辑,认为承包经营权并不包含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就是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在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之上创设另一个经营权。(3)这两种"三权"分置路径均排除了集体所有权的参与,也未意识到"三权分置"改革对集体所有权缺陷的修补作用。研究结论:经比较发现,更合理的农地"三权"的分置路径应当是,在具有"总有"性质的集体所有权之上创设出具有成员权性质的农户承包权,籍此将集体所有权改造为可在实践中经由个人支配的产权形态;将原承包经营权更名为经营权,使之成为去身份化后的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970.
研究目的:追溯负责任的农地投资理念在全球范围的兴起过程,以代表性案例为基础梳理负责任的农地投资实践,揭示其对中国推进新型农地流转的启示意义。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工商和金融资本的介入使得中国的农地流转愈发具有农地投资色彩,防范农地资本化的负面社会效应需要引入负责任的农地投资理念;负责任的农地投资实践旨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其要点体现为全周期实践、突出重点实践和循证实践。研究结论:中国应当结合国情实际,以负责任的农地投资理念为导向,着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机构负责、社区参与"的农地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